孩子看《南京照相馆》难出戏怎么办?家长必看心理疏导技巧!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观看完《南京照相馆》之后,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影片所呈现的历史背景不仅诚实且震撼,很多孩子可能会因此感到害怕、焦虑,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心情反应。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走出这些心理困扰呢?

一、领会孩子的心情反应

开门见山说,我们要明白,孩子在观看这种影片时所感受到的心情并不是脆弱,而是他们共情能力的一种体现。进步心理学指出,8到12岁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的领会能力正在逐步进步,但同时也容易被直观的暴力场景所影响。当孩子看到影片中诚实的历史事件时,很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感。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孩子反复询问:“为什么日军要伤害那些人?”这样的心情表现其实是一种天然反应,我们该怎样引导他们呢?

二、适龄的心情疏导技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疏导技巧:

1.学龄前儿童(4-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通过感官活动来领会心情。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画纸,让孩子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红色代表愤怒,蓝色代表悲伤。通过绘画,孩子可以更好地表达内心的心情,而你也能更好地领会他们。

2.小学生(7-12岁):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时刻轴来帮助他们领会历史。展示“1937-2025”的变迁,让孩子明白现在的南京是怎样的,而当年又是怎样的历史背景。顺带提一嘴,带孩子参观当地的纪念馆,完成一个关于历史的探访任务,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和消化所看的内容。

3.初中生(13-15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培养。例如,可以让他们对影片与历史档案进行比较,讨论影片中角色的选择逻辑,以此进步他们的思索能力。

三、家庭适应策略

作为家长,还有一些具体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走出“出戏”的情形:

1.心情温度计:制作一个简单的心情感知表,让孩子每天评分,了解他们的心情变化。这会使得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感受,从而采取有效的安抚措施。

2.家庭纪念角:在家中设置一个“安宁角”,孩子可以在这里放置自己绘制的安宁标语或者是与历史有关的小物件,让他们在回顾历史时感受到改变与希望。

3.社会支持链接:激活孩子的社会支持体系,鼓励他们与学校的心理老师沟通,建立一个“历史观影支持小组”,从而让孩子有与伙伴一起分享和讨论的平台。

四、警惕疏导误区

在帮助孩子疏导心情时,家长们也应当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

-否定心情:不要说“这有什么好怕的,都是假的”;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被领会。

-过度保护:完全禁止孩子观看此类影片,反而会引发他们的恐惧感。应与孩子一起共商“观看制度”。

-道德绑架:不要告诉孩子要坚定,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害怕是正常的。

小编归纳一下

说到底,孩子看《南京照相馆》难出戏的情况需要家长的细心引导。只要我们以领会和温暖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心情,他们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并且从这段历史中进修到更多的勇气和希望。当孩子有任何疑问时,请记得告诉他们:历史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但我们可以用爱与希望去克服它。希望这些技巧能让你和孩子一起安全地走出“出戏”的困扰!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