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秋季涝不涝,夏至早知道”,今日夏至!今秋会涝吗

老话“秋季涝不涝,夏至早知道”,今日夏至!今秋会涝吗

今天迎来了夏季第4个节气夏至,夏至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盛夏的开始(不过还没到真正热的时候)说起夏至,据老一辈观察发现,夏至节气的天气征兆能够预测秋季降水情况,因此也有“秋季涝不涝,夏至早知道”的说法,那为啥夏至节气的天气能影响秋天的旱涝?依据是什么?今年秋天要涝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秋季涝不涝,夏至早知道

这句谚语说的是今年秋季会不会出现涝害就看夏至节气的天气变化。由于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节点,此时副热带高压和季风气候进入关键调整期,如果说夏至前后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说明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如冷空气活跃等,可能导致水汽输送持续偏强,秋季容易进入持续多雨模式,因此不同的天气变化能够预测秋季降水量几许。

夏至湿哒哒,秋后雨不缺

这句农谚说的是如果夏至这天出现降雨,那么接下来阴雨天气将会比较频繁,到了秋季也不会缺水,可见持续时刻之长。

夏至雨绵绵,梅雨下满田

这句谚语意思很好领会,说的是如果夏至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那么梅雨季将会有所延长,甚至下满田间沟壑。夏至有雨通常表明副高位置偏南或强度偏弱,其西北侧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持续交汇,形成稳定雨带(如长江中下游“梅雨”季就会延长)

夏至有雨十八涝,夏至无雨干断河

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夏至这天出现降雨,那么接下来的十八天可能都会以阴雨天气为主(当然,这里的十八天不是实数,指的是比较频繁,降雨比较多)相反如果夏至这天晴天无雨,则预示着后期雨水偏少,多以晴天为主(包括炎热的三伏天)甚至可能出现干旱情况,严重到河水都出现干涸(“干断流”几许有些夸张,想表达的是如果夏至无雨后续出现的干旱程度)

根据老一辈拓展资料的农谚来看,夏至晴天少雨可能预示着高压体系主导,这样秋季雨水将偏少,相反如果夏至出现降雨或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则说明水汽充沛,秋季涝害风险较高。

顺带提一嘴,民间还有很多根据夏至天气情况来预测夏秋雨水的农谚,如“夏至北风旱,西风秋雨多,夏至东风摇,大水淹过桥”等,夏至闷热无风也说明暖湿气流强盛,如果与后续台风或冷空气结合,可能引发秋季洪涝(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直接影响雨带分布,夏至前后的异常可能延续至秋季)

这样看来,不管是根据夏至这天的晴雨天气还是风向,都是在说明夏至节气不同的天气变化对于后期天气走势的影响,通过今年夏至节气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对秋季降水几许以及旱涝有了一个大致的预测,夏至作为气候的转折点,其天气特征对秋季降水还是有一定指示意义。

当然,这些农谚是老一辈对气候规律的观察划重点,然而如今天气变化太大,运用到现代农业几许有些行不通,更何况有些农谚还具有一定地域性,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天气预报,例如长江流域若夏至遇梅雨持续,需要提前防范秋汛。

关注“肥仔农经”,带你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谢谢大家的支持!!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