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处理的几种类型 组织处理类型种类数量解析探讨各类处理方法分类特点 组织处理有

根据《中国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中央办公厅2021年发布),组织处理是指党组织对违规违纪违法、失职失责失范的领导干部采取的岗位、职务、职级调整措施。其类型共有五种,具体如下:

一、组织处理的五种类型

1. 停职检查

  • 适用情形:领导干部涉嫌违规违纪违法或失职失责,需暂停职务配合调查。
  • 影响:停职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期间暂停履行职务。
  • 2. 调整职务

  • 适用情形:领导干部不宜继续担任现职,需调离原岗位或调整职务分工。
  • 影响:1年内不得提拔职务、晋升职级或进一步使用。
  • 3. 责令辞职

  • 适用情形:领导干部存在严重失职失责行为,责令其主动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 影响:1年内不得安排领导职务,2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职务层次的职务。
  • 4. 免职

  • 适用情形:对违纪难题明显但短期内难以查清,或已查实不宜继续任职的干部,免去其领导职务。
  • 影响:与责令辞职相同(1年内不得安排领导职务,2年内不得担任更高职务)。
  • 5. 降职

  • 适用情形:对严重违纪的干部,降低一个以上职务层级安排职业。
  • 影响:2年内不得提拔职务、晋升职级或进一步使用。
  • 二、组织处理与其他措施的区别

    组织处理聚焦于岗位、职务、职级调整,与下面内容措施严格区分:

  • 党纪处分(警告、严重警告等):针对违章和纪律的行为,侧重纪律惩戒。
  • 批评教育类措施(谈话提醒、诫勉等):针对苗头性、轻微难题,以教育为主。
  • 引咎辞职:属于干部主动担责行为,未被列入组织处理的法定类型。
  • > 注意:组织处理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党纪政务处分合并使用。例如,免职后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再给予党纪处分。

    组织处理五种类型的适用情形与影响期

    | 类型 | 适用情形 | 影响期 |

    | 停职检查 | 涉嫌违规违纪违法或失职失责,需暂停职务配合调查 | 停职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 |

    | 调整职务 | 不宜继续担任现职,需调离原岗位或调整职务分工 | 1年内不得提拔职务、晋升职级或进一步使用 |

    | 责令辞职 | 存在严重失职失责行为,责令其主动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 1年内不得安排领导职务,2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职务层次的职务 |

    | 免职 | 违纪难题明显但短期内难以查清,或已查实不宜继续任职 | 1年内不得安排领导职务,2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职务层次的职务 |

    | 降职 | 对严重违纪的干部,降低一个以上职务层级安排职业 | 2年内不得提拔职务、晋升职级或进一步使用 |

    三、拓展资料

    组织处理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其类型严格限定于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降职五种,均涉及职务或职级调整,旨在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责。操作中需根据难题性质、情节轻重精准适用,并与其他监督措施协同发力,共同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