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它就是茶叶的度量衡和取茶器。
下面内容是关于茶则更详细的说明:
1. 核心功能:
量取茶叶: 这是最主要的功能。它可以盛装适量的茶叶,帮助泡茶者控制每次冲泡的茶叶用量,保证茶汤浓度的稳定和一致性。不同的茶则大致容量各异,可以适应不同茶类(如绿茶用量少、乌龙茶用量多)和不同茶器(盖碗、小壶、大壶)的需求。
优雅取茶传递: 茶则提供了一个优雅、卫生的载体,避免用手直接抓取茶叶(既不卫生,手上的汗渍气味也可能影响茶叶),也方便将茶叶优雅地从储存容器转移到茶壶或盖碗中。
鉴赏茶叶: 在取茶经过中,茶叶被置于茶则上,方便泡茶者和客人观察茶叶的干茶外形、色泽、条索等。
2. 名称由来:
“则”字本身包含准则、法则、度量的意思。茶则,顾名思义,就是量度茶叶的准则或器具。
3. 材质:
非常多样化,常见的有:
竹木类: 最传统也最普遍,如竹、檀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古朴天然,不易干扰茶香。
金属类: 铜、锡、银、不锈钢等,或古朴或现代,导热性好(可能影响茶温),有些金属气味可能干扰茶香。
陶瓷类: 包括陶、瓷、紫砂等,富有艺术性,易清洁,但较重且易碎。
玉石类: 如和田玉、翡翠、端砚石等,温润典雅,价格较高。
稀有材质: 如象牙(现代较少使用)、螺钿镶嵌等,工艺精湛,更具收藏价格。
4. 形态设计:
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细长弧形、竹节形、叶形、船形、仿生形(如荷叶、贝壳)等。
设计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前端通常有方便倾倒茶叶的弧度或尖角,中部则是盛放茶叶的主体部分,尾部可能用于手持或装饰。
5. 使用技巧:
将茶则前端插入茶叶罐或打开茶叶袋。
倾斜茶罐或茶袋,让适量茶叶天然流入茶则(或用茶匙辅助拨入)。
轻敲茶则边缘或稍稍倾斜,抖掉多余的茶叶碎片(茶末)。
将盛有茶叶的茶则优雅地移至茶壶或盖碗口上方。
稍稍倾斜茶则,让茶叶缓缓滑入壶/碗中。
如有少量茶叶残留,可用茶匙辅助拨入。
6. 文化意义:
茶则是中国茶道(功夫茶)和日本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道六君子”(茶筒、茶匙、茶则、茶漏、茶夹、茶针)或“茶道六用”其中一个。
它象征着对茶的尊重和对泡茶经过的严谨态度。使用茶则取茶,体现了茶事的仪式感、优雅和卫生。
精细的茶则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其材质、工艺、形态都承载着文化和审美价格。
拓展资料来说:
茶则不是可有可无的小工具,而是泡茶经过中不可或缺的配角主角。它解决了优雅取茶、精准定量、卫生传递的核心难题,是连接茶叶储存容器与茶壶/盖碗的关键桥梁,体现了茶道中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茶叶的尊重。没有它,直接用手或用勺子随便舀茶,不仅是卫生隐患,也大大降低了整个泡茶经过的仪式感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