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是李煜的绝唱,字字如血,句句含泪。词中春花秋月,既是美景,亦是词人心中无法愈合的创伤。这首词不仅是对往昔荣光的追忆,更是对现实境遇的控诉。李煜以独特的韵律,将自己的哀愁与怀念融入其中,使这首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今日重温,仍感其悲壮与深情,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囚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凄美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词人被毒死的前夕,他写下这首词,倾注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愁。
这首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几许。”便如一声悲鸣,直击人心,春花秋月,本是天然界中最美的景致,但在李煜的笔下,它们却成为了他心中无法愈合的创伤,他怀念着往昔的荣光,追忆着那些美好的时光,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被迫离开了自己曾经统治的江南,成为了宋太宗的阶下囚。
李煜之因此创作这首词,源于他个人的遭遇和心境,在南唐灭亡后,他被迫归顺宋朝,虽然表面上得到了一定的待遇,但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这首词正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对现实境遇的控诉。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作品格律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其格律严谨,韵律优美,这首词共有五十六字,分为上下两阕,每阕二十八字,采用四字韵,四平韵。
上阕的格律为:“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几许。”下阕的格律为:“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种格律的运用,使得词的节奏感强烈,情感表达更加淋漓尽致,李煜通过这种独特的韵律,将自己的哀愁和怀念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词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全诗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全诗如下: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几许。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以春花秋月为引,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首句“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几许。”以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反衬囚徒生活的愁苦,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悔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两句描绘了词人在小楼中夜听东风,遥望故国,却因月光下的故国景象而感到无法承受的伤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里,词人用雕栏玉砌象征故国的繁华,而“朱颜改”则暗示了物是人非的变迁。
最终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东流比喻愁绪的无穷无尽,表达了词人深深的哀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原文及翻译
原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几许。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春日的花朵、秋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无尽的轮回?那些往事,我还能记得几许,昨夜,小楼中又吹来了春风,在这月光皎洁的夜晚,我怎能忍受回忆起那已逝的故国,那些精细的雕栏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或许至今依旧存在,只是那些怀念的人已老去,问无论兄弟们心中有几许哀愁,就如同这奔流不息的春水,向东方滚滚而去。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赏析,是词人李煜的“血泪之歌”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血泪之歌”的典型体现,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审美价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一句,既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往事的深深怀念,整首词以春花秋月为背景,通过对天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和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李煜的这首词,如同一曲生活的哀歌,以其悲壮的旋律,唤起了大众对生活无常和人生苦难的深刻思索,它不仅展现了词人个人的情感全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