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引入:爱情与亲情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没有爱情了,但还有亲情。”这句话你是否听过?许多夫妻在婚姻的平淡期会用“亲情”来解释情感的转变,但亲情式的爱情真的是爱情的归宿吗?综艺《再见爱人》的热播让这个话题再次被热议——当激情褪去,婚姻究竟该靠什么维系?
—
一、亲情式的爱情:是升华还是妥协?
节目中,沈奕斐教授犀利指出:“亲情比爱情更高阶,没有爱情何谈亲情?”这句话戳破了“亲情式爱情”的浪漫想象。现实中,许多人所谓的“亲情”更像是激情消退后的惯性共存:缺乏沟通、拒绝表达、懒得经营,最终演变成“凑合过”的空壳关系。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学说”提到,健壮的爱情需要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要素。若只剩责任(承诺)而无温情(亲密),就像章贺和郭柯宇的十年婚姻——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二、好的婚姻,需要爱情打底亲情加分
对比节目中的三对夫妻,魏巍和佟晨洁的相处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他们能争吵也能拥抱,既有爱情的甜腻,也有亲情的默契。佟晨洁理性沟通,魏巍愿意改变,这种动态平衡让关系始终“有爱可循”。
反观王秋雨和朱雅琼,一个用行动代替表达,一个渴望情感回应,最终因需求错位而分手。这印证了:亲情式的爱情若没有爱情打底,就像无源之水——再多的付出也可能被误解为“义务劳动”。
—
三、经营婚姻:别让亲情成为懒惰的借口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说“我们是亲情”,也不愿承认“我们需要重新相爱”?或许由于亲情听起来更“安全”,但婚姻的真谛从来不是“躺平”。
– 定期制造“爱情时刻”:一顿烛光晚餐、一次坦诚的深夜对话,都能唤醒沉睡的亲密感。
– 把“亲人”当“爱人”对待:对亲人我们常忽略仪式感,但对爱人一句“你今天真好看”就能点亮关系。
– 接受爱的流动性:爱情会从炽热变得温和,但温和不等于淡漠,它可以是更深的领会与支持。
—
小编觉得点题:亲情是果,爱情才是因
《再见爱人》最动人的地方,是它让我们看到:婚姻的难题没有标准答案,但逃避永远是最差选项。亲情式的爱情不该是激情消亡的遮羞布,而应是爱情沉淀后的天然延伸。
因此,下次当你想说“我们像亲人一样”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份“亲情”里,还有几许“爱情”的成分?毕竟,最好的婚姻,大概是既能做彼此的爱人,也能成为一生的亲人。